CPP下的随处编译到处运行实践


CPP下的随处编译到处运行实践

一、引子

因为我们公司的主要技术栈都是JAVA,JAVA在跨平台特性的口号就是:一次编写,到处运行(Write Once, Run Anywhere)。当然,这主要归功于JAVA虚拟机(JVM)的作用。

图片摘自《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》Java虚拟机提供的语言无关性

我个人对此的粗浅理解,之所以JAVA虚拟机可以提供语言无关性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加载的是直接是字节码(Byte-code)。也就是说,在我们使用maven在新窗口打开/gradle在新窗口打开来调用javac执行项目构建过程,本质上只有**编译(Compile)过程,并,没有链接(Link)**过程。

以C语言为例,代码构建可以分为:预处理(PreProcessing)、编译(Compiling)、链接(Linking)三个过程。

图片摘自《程序员的自我修养:链接、装载与库》第二章《编译和链接》

但JAVA在编译过程中其实没有链接,链接是由JVM再启动、加载类的过程中去完成的:

图片摘自《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》类的生命周期

JAVA虚拟机这些设计的孰是孰非并不是我想去讨论的,这里我只是想引第一个问题:假如JAVA也在构建环节对字节码文件(*.class)执行链接过程,那么它还能不能做到所谓的一次编写,到处运行呢?

并不是每种编程语言都有类似的虚拟机,Golang在新窗口打开等语言也自带一种新的方式,我称之为:随处编译,到处运行(Compile Anywhere, Run AnyWhere)。

简而言之,这种随处编译,到处运行就是同一份代码,在任何一个操作系统上,都可以编译出其他操作系统的执行文件

Golang通过编译选项的差别,来告诉编译器目标格式究竟是什么。当然,这是Golang本身在工具链上提供的特性。

现在,我要引出第二个问题,如果是类似C/C++这种语言,压根没有在语言的工具链层面提供这一特性,我们怎么为其实现随处编译,到处运行

二 实际的问题诉求

在前面,我们更多地引出的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。但这个问题究竟想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什么问题呢?

以我们目前的一个案例举例,目前我们需要提供一个核心加密组件,这个组件需要为不同语言类型的应用提供SDK。那么现在怎么办?

当然,有些同学可能会说,很好办呀,核心加密组件包装成Restful服务,然后或提供RESTful API、或提供基于RESTful API的各语言版本的SDK即可。

但可惜我们这个组件有一个重要的功能,就是加解密。面对海量数据,如果是调用远程RESTful加解密的方式势必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开销,并且这种消耗将远远大于加解密本身的性能开销。

因此,我们调用采用提供原生SDK(Native SDK)的方案,也就是核心加解密库用C/C++开发,然后针对各种语言提供相应的基于动态库文件的SDK。

采用原生SDK的方案,同样也带来一个问题,因为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各个版本的差异,我们需要针对各种操作各种编程语言的不同版本分别构建相应的SDK。

2.1 传统的构建方案

传统的构建方案是在我本业务应用构建前,通过构建工具提供的钩子(Hook),拉取基础库的代码,然后进行相应的构建。

这种构建方式遇到的核心问题在于需要提供基础库的编译环境,有时候这种环境往往还挺复杂:

以构建pyyaml在新窗口打开为例,因为缺少libyaml在新窗口打开而构建失败:

2.2 预构建的构建方案

因为是针对公司的项目,因此可能的操作系统版本和语言版本其实可枚举,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将C/C++基础库预编译完成;在业务应用启动时,只需要根据运行环境加载对应版本的基础库文件即可。

三、整体方案

按前面所言,我们期望在本机实现“随处编译,到处运行”。我本机怎么能提供这么多种环境呢?

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通过容器,通过在容器中创建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,以获取干净的构建环境。

然后在每个环境中,根据环境变量等工具可以分别提供多个版本的JDK、Python、NODE等。

正如此图所示,最后我们只需运行make一条命令即可实现随处编译,到处运行

接下去,我再介绍一下针对各个语言和系统构建中的实践经验。

3.1 通过swig来简化JAVA调用C/C++

传统的C/C++要变成JNI接口,来供JAVA使用。但JNI接口本身编写比较麻烦。

针对此问题,推荐使用SWIG(http://www.swig.org/)在新窗口打开来简化此过程。

SWIG是一种“胶水工具”(Glue Code),它将用C和C++编写的程序与各种高级编程语言连接起来。这里的所谓的高级语言可以是:JAVA、Golang、JavaScript、Python、Perl等等。

经过我的一系列实践,发现使用SWIG来简化C/C++到JAVA还是挺不错的,针对其他语言有些弱,比如针对Node它只支持比较早版本的NODE。

3.2 通过pybind11来简化Python调用C/C++

pybind11(https://pybind11.readthedocs.io/)在新窗口打开推出之前,很多知名的库也都是采用SWIG作为C/C++和Python的连接器。

但pybind11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局面,比如tensorflow在新窗口打开也从SWIG迁移到了pybind11。

经过我的实践,发现pybind11使用起来真心方便,值得推荐。

3.3 使用napi来简化Node调用C/C++

对于Node来调用C/C++,其实Node官方文档上已经有比较详细的文档(https://nodejs.org/api/addons.html在新窗口打开](https://nodejs.org/api/addons.html在新窗口打开))。根据官方文档,推荐采用napi(https://github.com/nodejs/node-addon-api)在新窗口打开的方案。

此外,如果项目是基于CMake在新窗口打开来构建,因此还可以搭配cmake-js(https://github.com/cmake-js/cmake-js)在新窗口打开来搭配使用,简化napi的构建。

3.4 如何在Mac/Linux下交叉编译得到Windows库文件

因为Docker本身并没有提供GUI机制,因此也不支持启动Windows容器。

针对此,我们可以使用Mingw-w64在新窗口打开来做交叉编译

具体关于交叉编译的相关介绍,我们往后再介绍,比较复杂。